MediaWiki API 說明
此頁為自動產生的 MediaWiki API 說明文件頁面。
說明文件與範例:https://www.mediawiki.org/wiki/Special:MyLanguage/API:Main_page
prop=revisions (rv)
- 此模組需要讀取權限。
 - 此模組可作為產生器使用。
 - 來源:MediaWiki
 - 授權條款:GPL-2.0-or-later
 
取得修訂的資訊。
能以多種方式使用:
- 透過設定標題或頁面 ID 來取得有關頁面集(最新修訂)的資料。
 - 透過使用標題或是帶有起始、結束、限制的頁面 ID 來取得指定頁面的修訂。
 - 透過以 revid 設定 ID 來取得有關修訂集的資料。
 
- rvprop
 各修訂所要取得的屬性:
- ids
 - 修訂 ID。
 - flags
 - 修訂標籤(小修改)。
 - timestamp
 - 修訂的時間戳記。
 - user
 - 做出修訂的使用者。若是已刪除修訂的使用者,會回傳 userhidden 屬性。
 - userid
 - 修訂創建者的使用者 ID。若是已刪除修訂的使用者,會回傳 userhidden 屬性。
 - size
 - 修訂的長度(位元組)。
 - slotsize
 - 各修訂間隔的長度(位元組)。
 - sha1
 - 修訂的 SHA-1(base 16)。若是已刪除修訂的內容,會回傳 sha1hidden 屬性。
 - slotsha1
 - 各修訂間隔的 SHA-1(base 16)。若是已刪除修訂的內容,會回傳 sha1hidden 屬性。
 - contentmodel
 - 各修訂間隔的內容模組 ID。
 - comment
 - 由使用者對於修訂所做出的註釋。若是已刪除修訂的註釋,會回傳 commenthidden 屬性。
 - parsedcomment
 - 由使用者對於修訂所解析的註釋。若是已刪除修訂的註釋,會回傳 commenthidden 屬性。
 - content
 - 各修訂間隔的內容。若是已刪除修訂的內容,會回傳 texthidden 屬性。
 - tags
 - 修訂標籤。
 - roles
 - 列出存在於修訂的內容間隔作用。
 - parsetree
 - 已棄用。請改用 action=expandtemplates 或 action=parse。修訂內容的 XML 解析樹狀(需要內容模型 
wikitext)。 
- 多值 (以 | 或 alternative 分隔):comment、content、contentmodel、flags、ids、parsedcomment、roles、sha1、size、slotsha1、slotsize、tags、timestamp、user、userid、parsetree
 - 預設值:ids|timestamp|flags|comment|user
 - rvslots
 當槽位相關屬性包含在 rvprops 時,要回傳資料的修訂槽位。若忽略的話,來自 main 槽位的資料會以向下兼容格式回傳。
- 多值 (以 | 或 alternative 分隔):main
 - 要指定所有值,請使用*。
 - rvlimit
 限制所回傳的修訂數量。
- 僅能在單一頁面使用(模式 #2)。
 - 類型:整數或max
 - 數值必須在 1 與 500 之間。
 - rvexpandtemplates
 - 已棄用。
 請改用 action=expandtemplates。在修訂內容裡展開模板(需要 rvprop=content)。
- 類型:布林值(詳細資訊)
 - rvgeneratexml
 - 已棄用。
 請改用 action=expandtemplates 或 action=parse。產生用於修訂內容的 XML 解析樹狀(需要 rvprop=content)。
- 類型:布林值(詳細資訊)
 - rvparse
 - 已棄用。
 請改用 action=parse。解析修訂內容(需要 rvprop=content)。基於效能緣故,若有使用此選項,rvlimit 會被強制為 1。
- 類型:布林值(詳細資訊)
 - rvsection
 僅檢索帶有此識別碼的段落之內容。
- rvdiffto
 - 已棄用。
 請改用 action=compare。要比較各修訂差異的修訂 ID。prev 與 next 和 cur 分別用於上一個、下一個、以及目前的修訂。
- rvdifftotext
 - 已棄用。
 請改用 action=compare。要比較各修訂差異的文字。僅能比對受限數目的修訂。覆蓋 rvdiffto。若 rvsection 有設定,僅能比對該與文字有差別的段落。
- rvdifftotextpst
 - 已棄用。
 請改用 action=compare。在區別前,執行在文字上的預先儲存轉換。僅與 rvdifftotext 使用有效。
- 類型:布林值(詳細資訊)
 - rvcontentformat
 - 已棄用。
 使用於 rvdifftotext 的序列化格式並預期用於內容輸出。
- 單值:application/json、application/octet-stream、application/unknown、application/x-binary、text/css、text/javascript、text/plain、text/unknown、text/x-wiki、unknown/unknown
 - rvstartid
 從這個修訂時間戳記開始列舉。修訂必須要存在,但不需屬於此頁面。
- 僅能在單一頁面使用(模式 #2)。
 - 類型:整數
 - rvendid
 在這個修訂時間戳記停止列舉。修訂必須要存在,但不需屬於此頁面。
- 僅能在單一頁面使用(模式 #2)。
 - 類型:整數
 - rvstart
 從哪個修訂時間戳記來開始列舉。
- 僅能在單一頁面使用(模式 #2)。
 - 類型:時間戳記(允許格式)
 - rvend
 列舉至此的時間戳記。
- 僅能在單一頁面使用(模式 #2)。
 - 類型:時間戳記(允許格式)
 - rvdir
 列舉的方向:
- newer
 - 最早的優先。注意:rvstart應在rvend之前。
 - older
 - 最新的優先(預設)。注意:rvstart應在rvend之後。
 
- 僅能在單一頁面使用(模式 #2)。
 - 單值:newer、older
 - 預設值:older
 - rvuser
 僅包含由使用者做出的修訂。
- 僅能在單一頁面使用(模式 #2)。
 - 類型:使用者,按任何使用者名稱、IP、跨 wiki 名稱(例如:"prefix>ExampleName")和使用者 ID(例如:"#12345")
 - rvexcludeuser
 不包含由使用者做出的修訂。
- 僅能在單一頁面使用(模式 #2)。
 - 類型:使用者,按任何使用者名稱、IP、跨 wiki 名稱(例如:"prefix>ExampleName")和使用者 ID(例如:"#12345")
 - rvtag
 僅列出以此標籤所標記的修訂。
- rvcontinue
 當有更多結果可用時,使用這個繼續。
- 取得用於標題 API 與 Main Page 最新修訂內容的資料。
 - api.php?action=query&prop=revisions&titles=API|Main%20Page&rvslots=*&rvprop=timestamp|user|comment|content [在沙盒中開啟]
 - 取得 Main Page 的最近 5 筆修訂。
 - api.php?action=query&prop=revisions&titles=Main%20Page&rvlimit=5&rvprop=timestamp|user|comment [在沙盒中開啟]
 - 取得 Main Page 的最早前 5 筆修訂。
 - api.php?action=query&prop=revisions&titles=Main%20Page&rvlimit=5&rvprop=timestamp|user|comment&rvdir=newer [在沙盒中開啟]
 - 取得 Main Page 自 2006-05-01 後做的前 5 筆修訂。
 - api.php?action=query&prop=revisions&titles=Main%20Page&rvlimit=5&rvprop=timestamp|user|comment&rvdir=newer&rvstart=2006-05-01T00:00:00Z [在沙盒中開啟]
 - 取得 Main Page 裡並非由匿名使用者 127.0.0.1 所做出的最早前 5 筆修訂。
 - api.php?action=query&prop=revisions&titles=Main%20Page&rvlimit=5&rvprop=timestamp|user|comment&rvexcludeuser=127.0.0.1 [在沙盒中開啟]
 - 取得 Main Page 裡由使用者 MediaWiki default 所做出的最早前 5 筆修訂。
 - api.php?action=query&prop=revisions&titles=Main%20Page&rvlimit=5&rvprop=timestamp|user|comment&rvuser=MediaWiki%20default [在沙盒中開啟]